序号 | 风险环节 | 风险点 | 检查要点 | |
1 | 厂房与设施 | 原料生产中病毒灭活区应与病毒灭活后工序分开。产品可能交叉污染,病毒可能带入下一工序。 | 查产品工艺布局图,现场检查病毒灭活区是否与后续工艺区是否分开设置,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 |
2 | 采购 | 1.鸡冠来源不明可能造成饲养饲料不可控、防疫不可控。 2.鸡冠变质、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 | 检查以下相关文件和记录,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1.查是否定点采购,是否和供应商签订了长期质量协议。 2.查企业是否有鸡冠冷链运输控制的要求。 3.查企业鸡冠是否在-18℃以下储存。 4.查企业对进厂鸡冠是否进行微生物控制和进厂检测。 5.查每批鸡冠进厂是否有防疫、检疫证明。 参考:ISO22442/YYT077—2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参考: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栏表 | |
3 | 生产管理 | 1.鸡冠提取生产工艺中,无病毒灭活工艺,或可能携带的病毒未被有效去除,可导致产品病毒污染,引起临床炎症、发烧等症状。 2.无菌灌装(若适用)应严格控制。 | 1.查企业是否有特定的灭活和去除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工艺,并制定在工艺文件中。 2.查是否有病毒灭活有效性验证资料。 3.查企业是否按病毒灭活有效性验证报告确定的工艺参数组织生产。 4.若采用无菌灌装工艺,过程管理应符合YY/T0567.1-2005医疗产品的无菌产品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ISO22442/YYT077—3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 ISO 22442-3《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三部分:病毒及传染去除或灭活的验证》的规定 | |
透明质酸钠原料生产在下列工序控制不严可能导致风险: 1.灭活、酶解工艺可能带来产品带病毒的风险。 2.无菌过滤。出料和分装的无菌操作可能带来产品带菌的风险。 3.直接接触产品的容器和胶塞的准备,灭菌和除热原操作不规范可能带来产品内毒素风险。 4.已灭菌设备和部件的储存和转运、内包装容器无菌控制,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产品带菌风险。 5.物料进出无菌区的控制 | 检查下列适用文件和相关实施记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 1.查企业是否严格按病毒灭活验证报告规定的工艺参数组织生产。 2.查企业除菌过滤器的验证报告(包括材质选择/选型、除菌过滤器细菌截留、溶出物试验、化学兼容性试验、产品润湿的完整性试验、吸附试验、完整性测试)。 3.查企业每批料液除菌过滤后是否对除菌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泡点是否大于规定要求。 4.查企业湿热灭菌柜确认报告、相关记录。 5.查企业干热灭菌柜确认报告、相关记录。 6.查物料表面消毒和灭菌的确认报告、相关记录。 7.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已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物品的无菌转移的控制程序及相关记录。 | |||
无菌配制过程控制涉及的环节控制不严带来的风险 配制罐清洗、灭菌、无菌投料操作、物料除菌除热源、配液的均一性
| 检查下列适用文件和相关实施记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 1.检查配制罐是否密闭。 2.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配制罐的清洁、灭菌规程。 3.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在线清洗、在线灭菌,氮气吹干保护的管理操作规程。 4.查企业是否制定了所用原料、物料除菌、除热源处理的管理操作规程。 5.查企业配制工艺的均一性是否经过验证,查工艺验证报告。 | |||
发酵法透明质酸钠原料:其原料精制和除菌过滤外包 | 检查下列适用文件和相关实施记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 1.查企业是否能够控制精制工艺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2.查企业是否能够控制除菌过滤工艺过程,确保产品符合无菌的要求。 3.查企业除菌过滤器是否经过确认与验证,查验证报告。 4.查企业每批料液除菌过滤后是否对除菌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并保存相关记录。 | |||
4 |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 是否按规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是否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 1.确认企业建立了不良事件监测的规定,确认规定覆盖了部门/人员职责、监测程序、报告时限、报告途径、调查、处置、内外部接口等内容。确认企业按规定开展了不良事件监测活动并持续保持相关记录。 2.企业是否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