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与呼吸机或氧气吸入器配套使用,一般由温度控制系统、湿化室和加热装置组成,或仅由进气口、贮水瓶、湿化室和出气口组成。是一种用于提高输送给患者的医用气体湿度水平的设备或装置。
适用范围:用于湿化输送给患者的呼吸气体。
高流量湿化器管理类别为II类,分类编码:08-05。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均是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7年第104号公告)确定的,名称是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并根据产品实际情况产品确定的,申报产品具备空氧混合和湿化器(加温)的功能,特征词“高流量”符合临床意义。
高流量,临床上将流量高于患者吸气峰流速的吸氧装置称为高流量。氧浓度能够不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前提是提供的流量必须高于患者吸气峰流量。鲁械医疗器械注册生产许可备案。
2.1 外观与结构
a) 设备外观应整洁美观、表面色泽均匀,不得有明显划痕、毛刺等缺陷。表面涂层应无脱落、起层、锈蚀现象;
b) 设备的配件、各紧固部位、接插件、连接装置应整洁美观,无破损、裂纹,相互连接牢靠;
c) 设备的控制面板为触摸式或机械按键式。设备各种控制按键应灵活,响应迅速,无松动现象;
d) 设备的文字符号和标记应清晰、准确、牢固。
2.2.1流量Hi-800:
流量范围为:2L/min~80L/min;
低流量:2L/min~25L/min,高流量:10L/min~80L/min。Hi-660 和 Hi-600:
流量范围:2L/min~60L/min;
低流量:2L/min~25L/min,高流量:10L/min~60L/min。流量精度:
2L/min~20L/min(含 20L/min)误差不大于±2L/min; 21L/min~40L/min 误 差 不 大 于 ±4L/min; 41L/min~80L/min 误差不大于±6L/min。
目标点温度设定范围应为 31℃~37℃,误差不大于±2℃。
氧气浓度监测范围应为 21%~100%,误差不大于±3%。
设置仪器流量为10L/min,噪音计距离机器1 米时的噪声应不超过20dB(A)。在仪器额定最大流量范围中,设置随机流量值,噪音计距离机器1 米时的稳
态噪声应不超过 50dB(A)。
a) 流量2~80L/min 时:不少于 10mg/L;
b) 流量2~60L/min(含60L/min)时:目标温度37°C 时,不少于33mg/L。
a) 容量:湿化水罐容量应≥90ml。
b) 自动注水:当湿化罐中的水减少时,水袋中的水通过注水管路自动加水至水罐。
时间范围应为 0~24H 可调,误差应不大于±3%。
a)仪器应具有故障报警功能; b)仪器应具有漏气报警功能; c)仪器应具有阻塞报警功能;
d)仪器应具有气体温度过高报警功能;e)仪器应具有水量不足报警功能; f)仪器应具有管路未接报警功能; g)仪器应具有氧浓度低报警功能; h)仪器应具有氧浓度高报警功能;
i)仪器应具有温度未达到设定值报警功能;j)仪器应具有流量未达到设定值报警功能;k)仪器应具有工作条件不满足报警功能; l)仪器应具有异常断电报警功能。
2.2.9 无线扩展功能a)WIFI 无线扩展功能:
数据接口:WIFI(支持TCP/IP传输协议);
用户访问监控:无需授权使用,用户密码登录。用户登录访问后应可显示仪器参数。
b)蓝牙无线扩展功能(适用于Hi-800 和Hi-660): 数据接口:蓝牙(支持蓝牙4.0传输协议);
用户访问控制:无需授权使用,用户密码登录。
用户登录访问后应可监控显示仪器运行治疗相关信息;c)GPRS 无线扩展功能(适用于Hi-800 和Hi-660): 数据接口:GPRS(支持MQTT传输协议)
用户访问控制:无需授权使用,用户密码登录。用户登录访问后应可显示仪器参数。
2.3.1 外观
加热呼吸管路外形应端正、外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应有灌注物溢出及不应有锋棱、毛刺。
2.3.2 尺寸
加热呼吸管路总长度为1.90m,误差±10%;
2.3.3 连接方式
病人端有一个22mm 的圆锥转换接头,此22mm 圆锥接头应满足YY/T 1040.1-2015 的要求。
机器端接头为专用锁接头,接头管路内径为18.5±0.5mm;
2.3.4 加热呼吸管路应符合YY 0461-2003 4.5(4.5.3 不适用)、4.6(4.6.1.2、4.6.4 不适用)、4.7.2、4.8、4.9 条款;
2.4.1 外观
消毒管路外形应端正、外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应有灌注物溢出及不应有锋棱、毛刺。
2.4.2 尺寸
消毒管路总长度为0.7m,误差±10%。
2.5.1 外观
鼻塞导管色泽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肉眼可见的杂质、异物、气泡缺陷;无明显毛边、毛刺、锐角塑流缺陷。
2.5.2 规格尺寸
型号规格 | 鼻塞导管长度 | 管路外径 | 出气孔外径 | 出气孔外侧最小间距 |
HI-NAI-L | 430mm±10% | 14.5±1mm | 6±0.5mm | 10±1mm |
HI-NAI-M | 430mm±10% | 14.5±1mm | 5.5±0.5mm | 6.5±1mm |
HI-NAI-S | 430mm±10% | 14.5±1mm | 5±0.5mm | 4.5±1mm |
2.5.3 连接方式
机器端22mm 圆锥接头应符合YY/T 1040.1-2015 的要求;
2.5.4.气流阻力
每米长度的鼻塞导管压力增量应不超过2.0kPa;
2.5.5 抗扁瘪性
把鼻塞导管弯折成U 型并通10±0.5L/min 的流量,鼻塞导管的流量下降应不超过初始流量的25%;
2.5.6 耐弯折性
反复弯折鼻塞导管10 次,导管应不破裂,管腔内壁应不粘结;
2.5.7 泄漏
鼻塞导管在100kPa 压力作用下,应无泄漏;
2.5.8 耐压强度
在200kPa 工作压力下,鼻塞导管应不破裂。
2.6.1 外观
气管切管连接管外形应端正、外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应有灌注物溢出及不应有锋棱、毛刺。
2.6.2 尺寸
气管切管连接管公称长度0.38m,误差±10%。
2.6.3 连接方式
机器端22mm 的外圆锥转换接头应符合YY/T 1040.1-2015 标准要求;
2.6.4 气管切管连接管应符合YY 0461-2003 4.5(4.5.3 不适用)、4.6(4.6.1.2、
4.6.4 不适用)、4.7.2、4.8、4.9 条款;
2.7.1 外观
呼吸面罩外形应端正、外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应有灌注物溢出及不应有锋棱、毛刺。
2.7.2 尺寸
型号规格 | 整体长度 | 整体宽度 | 转接头外径 | 转接头长度 |
Hi-BM-L | 100±5mm | 85±5mm | 22±1mm | 21±0.5mm |
Hi-BM-M | 90±5mm | 80±5mm | 22±1mm | 21±0.5mm |
Hi-BM-S | 68±5mm | 78±5mm | 22±1mm | 21±0.5mm |
2.7.3 连接牢固度
呼吸面罩连接管与面罩之间的连接,应能承受不小于15N 的静拉力,持续
15S,各组件之间不应脱开。
呼吸面罩与转接头之间的连接,应能承受30N 纵向静拉力,持续30S,呼吸面罩与转接头结合处应无脱落现象;
在松紧带上施加10N 静拉力,持续15S,松紧带与面罩的结合处应无脱落现象。
在铝片上施加2N 纵向静拉力,持续15S,铝片与面罩的结合处应无脱落现象。
2.7.4 泄露
连接管应有良好的气密性,通入 20kPa 气压下,应无泄漏。
2.7.5 通畅
呼吸面罩应通畅,在0.1MPa-0.2MPa 压力下,空气流量不应≤15L/min。
2.7.6 连接方式
呼吸面罩进气端22mm 外圆锥转换接头应符合YY/T 1040.1-2015 标准要求;
2.8.1 外观
面罩连接管外形应端正、外表面整洁、色泽均匀,不应有灌注物溢出及不应有锋棱、毛刺。
2.8.2 尺寸
面罩连接管公称长度0.38m,误差±10%。
2.8.3 连接方式
机器端、病人端22mm 的外圆锥转换接头应符合YY/T 1040.1-2015 标准要求;
2.8.4 面罩连接管应符合YY 0461-2003 4.5(4.5.3 不适用)、4.6(4.6.1.2、4.6.4
不适用)、4.7.2、4.8、4.9 条款。
2.9.1 外观
氧气连接管套件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不应有松动和损坏现象。
2.9.2 工作压力
氧气连接管套件应至少能承受0.4MPa 的工作压力。
2.9.3 流量范围
氧气连接管套件流量调节范围至少为0L/min~50L/min。
a) 仪器应可启动治疗,支持刷卡启动; b)仪器应可中断治疗; c)仪器应可停止治疗; d)仪器应具有消毒功能,消毒管温度≥90℃; e)仪器应具有氧浓度过高、过低提示功能。
f) 仪器具有设置流量显示、设置温度显示、氧气浓度显示功能;
高流量医用呼吸道湿化器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 中气候环境试验Ⅱ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及表 2 的规定,运输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 中第
4 章的要求,电源适应性试验应符合 GB/T 14710-2009 中第 5 章的要求。
表2
试验项目 | 试验要求 | 检验项目 | |||||||
持续时间 (h) | 恢复时间 (h) |
通电状态 |
试验条件 |
初始检测 |
中间检测 |
最后检测 | 电源电压 | ||
额定值 a.c.90V | 额定值 a.c.264V | ||||||||
常温试验 | — | — | 试验时 通电 | — | 全性 能 | — | — | a.c.220V | |
额定工作 低温试验 | 1 | — | 试验时 通电 | 18℃ | — | — | 2.2.1 | a.c.90V | — |
低温贮存 试验 | 4 | 4 | 试验后 通电 | -20℃ | — | — | 2.2.1 | a.c.220V | |
额定工作 高温试验 |
1 |
— | 试验时 通电 |
28℃ |
— |
2.2.1 |
— |
— |
a.c.264V |
运行试验 | 4 | — | 试验时 通电 | 28℃ | — | — | 2.2.1 | — | a.c.264V |
高温储存 试验 | 4 | 4 | 试验后 通电 | 55℃ | — | — | 2.2.1 | a.c.220V | |
额定工作 湿热试验 | 4 | — | 试验时 通电 | 28℃ 80% | — | — | 2.2.1 | a.c.220V | |
湿热储 存试验 | 48 | 24 | 试验后 通电 | 40℃ 93% | — | — | 2.2.1 | a.c.220V | |
振动试验 |
Ⅱ组 | 试验后通电 | 基准 试验条件 |
— |
— |
2.1 |
a.c.220V | ||
碰撞试验 |
Ⅱ组 |
试验后通电 | 基准试验 条件 |
— |
— |
2.1 |
a.c.220V | ||
运输试验 | 正常包装状态 | 试验后通电 | 基准试验 条件 |
— |
— |
全性能 |
a.c.220V | ||
注:基准实验条件按 23℃、60%的实验条件进行试验。振动和碰撞试验为垂直方向。 |
应符合 GB 9706.1-2007、YY 0786-2010、YY 0709-2009 的要求。
应符合 YY 0505-2012 的要求。
|